智能手机管控系统
综合解决方案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

军营遇手机泄密难题,手机管控迫在眉睫

手机的使用在现在是很普遍的,即便是军营里的军人,基本也是人手一部手机,既能学习知识,又能跟家人联系,很是方便。但渐渐的,手机却成为了军营保密的隐患。若军营不对手机的使用采取措施的话,那军营里的一些机密是很有可能会通过手机传输出去的,不管是有心或者无意,都会对军营造成很大的影响。
 
在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,军队根本不可能完全将这一便捷的通讯工具拒之门外,如何防止手机泄漏军事机密?
 
 
在愈发开放的世界中,封闭的军旅生活要“接地气”,军方也在思考:手机能否转化为作战武器?
 
“手机就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间谍。”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韩旭东认为,手机具有强大的传递情报的功能,时刻都在寻找着有价值的情报。
 
“手机和互联网并没有那么可怕,关键是怎样用好它、管好它。”驻江南水乡的某装甲旅参谋长王越介绍说。
 
现在,新修订的内务条令并未彻底将手机逐出军营,而是针对时机、场合和注意事项做出颇为人性化的限定。军营之内,彻底拒绝手机并不现实,不再一味的禁止,中国军队也开始思考如何将手机转化为战斗力,两种类型的军用手机应运而生。
 
当前,少数一线部队已配备“三防”军用手机,防水/防尘、防摔、防压,电池待机时间也更长久,当然更重要的功能是带有加密技术,能够防窃听,军内更多地称之为“保密手机”。但其实使用功能却很单一,大多只能打电话、收发短信息。
 
而具备传感设备、全天候对接卫星、GPS跟踪导航等实用功能的“作战手机”,只有极少数特种部队的特殊岗位才开始试用,毕竟,中国军队的通讯更多仰仗无线电、“北斗”等通讯系统。
 
手机引发的全球性的信息变革洪流,让各国军队都无法置身事外。2007年夏天,阿富汗塔利班死灰复燃,发动袭击的同时,悄悄窃听英国驻阿富汗士兵的电话。英国《太阳报》报道说,一天深夜,一名英国空军军官的妻子,在英国家中突然接到陌生电话,传来恶狠狠的声音:“你永远也见不到你活的丈夫了,我们把他杀了。”这位妇女恐惧万分地给英国空军打电话,最后获知丈夫很安全。
 
这一事件促使英军下令:全面禁止驻外军队使用手机。直到现在,英国驻外军人所有的电话都必须通过安全的军方电话线路。
 
相比英军,中国军队对于手机的反应似乎更敏锐。早在2000年6月,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》新修订实施,对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,明文规定,“严禁将移动电话带入作战室、情报室、机要室、通信枢纽、涉密会场、军用飞机和舰船、重要仓库、导弹发射阵地等场所……严禁使用移动电话、寻呼机谈论、传送涉密信息。”
 
已觉察到手机通讯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,中国军方一份内部视频警示片反复提及,早在2000年夏天,欧盟内部就出具一份报告称,美国国家安全局已建立代号为“梯队”的全球电子监听侦测网络,该系统一直在窃取各国的情报。在加拿大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地,“梯队”设置有数十个大型地面接收站,天上则动用120颗卫星,大量截获电话、手机、传真机和计算机等通信工具传输的信息。
 
大数据时代,一旦交谈中出现预设好的关键词,这些电子设备就会竖起“大耳朵”,自动将通话内容记录,最后交给情报人员做出解析。
 
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,更是将这种“窃听”模式暴露无遗。英国《卫报》等媒体披露,借助电子侦察卫星、介入全球互联网端口等手段,美国情报机构对互联网、无线电以及移动电话通信进行监听。
 
这些情报成果已付诸军事行动之中。阿富汗战场上,中情局特工对塔利班的手机实施定位,进而对通话内容进行甄别,捕捉有价值的情报,最终派出战机或无人机实施精确打击。
 
这种作战模式也为中国军队注意,并应用到演习之中。
 
因此,军营手机管控问题是很重要的,管住手机的同时,还不影响军人日常使用手机,手机管控系统是更好的方案。

相关产品推荐